
程姓的由来:程
程姓在当今中国
姓氏中排名第三十一(700万人),在台湾排名第七十三。
程姓是古帝王颛顼的后代。颛顼的曾孙重黎,被帝喾封为专门管理火种的官员,称作祝融。重黎的子孙一直担任这个职务,并且在商朝的时候被封在程,建立了程国(洛阳的上程聚,在今孟津、偃师的交界处),为伯爵,史称程伯(伯符,得氏始祖)。到周宣王的时候,程伯休父被召入朝做大司马,改封在周都附近(咸阳程邑),但休父的子孙从此确开始姓程(休父后裔有另姓司马,司马迁家族就是)。咸阳、京兆一带等属安定,休父之后多居此。其后程婴仕晋平公, 有立赵孤之德, 被封忠诚君,封地在广平郡(在河北邯郸、鸡泽一带)。
程姓还有另外一个起源,是出自姬姓。周文王姬昌的后裔中有一支智氏(晋六卿之一),在韩、赵、魏三家分晋之前为避祸改姓荀。后来荀姓有一派被封在程,他们用自己的封邑作为姓氏,也姓程,后裔主要在山西一带。
春秋时期,程姓主要在山西,河南,陕西发展,秦朝的时候,有程姓被迁到四川和浙江,汉代时又发展到江西,河北,山东,安徽等地,到三国时已经扩展到了广东,甘肃,宁夏,内蒙古等地。元朝末期,程姓进入福建,清朝康熙年间,程姓发展到了台湾。现在程姓主要居住地在河南和安徽,主要都是忠壮公后裔了!
郡望:安定、广平、京兆、东阿、新安
程氏祠堂对联资料:
程(Chéng)姓出自风姓,以国为姓,是重和黎的后裔。重、黎是古史传说中的“五帝”时期的人物。他的后裔伯符在西周前期被封在程地,建立了程国。得姓始祖:程伯符。商朝时任大夫。由于商纣王无道,伯符遂离开商而投奔了周朝,并向周武王进献了“三异之瑞”,即“泰山之车、井中之玉和双穗之禾”。程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三十三位的大姓,在台湾排名第七十三位。
明道堂叙伦堂立雪堂堂堂播誉;
广平郡安定郡河南郡郡郡传名。
——全联典指程姓的郡望和堂号。
崇仁进训;
尊礼治家。
——上联典指三国吴太子孙登聘周瑜女,太子太傅程秉告登曰:“婚姻人伦之始,愿太子尊礼于闺房,存周南之所咏。”下联典指宋·程颐之母侯氏御下仁恕,长于治家。
重黎聪哲流源远;
休父疏支世泽长。
——全联典指颛顼之孙重、黎事典。
创隶书苦思十载;
立京派播艺千秋
——上联典指秦代御史程邈,为隶书创始人。因得罪秦始皇入狱,苦思十年,变大小篆创隶书三千字,受到秦始皇称赞。下联典指著名京剧艺术家程砚秋。四大名旦之一,并逐渐创立程派艺术。日本侵华时罢演。
家绍真儒,襟度光风霁月;
才夸人杰,文章玉色金声。
——全联典指北宋哲学家程颢、程颐兄弟二人事典。
附:
揉春为酒;
剪雪成诗。
——此联为当代诗人,书法家程颂万自题联。
周南进训;
仁恕治家。
——佚名撰程姓宗祠联。上联典指三国吴太子孙登聘周瑜女事典。下联典指宋·程颐之母侯氏御下仁恕,长于治家。
桐云影淡;
梧月光清。
——佚名撰程姓厅堂联。见《巴金全集》第四卷。
但愿人皆健;
何妨我独贫。
——此联为近代医师程道周自题联。此联自题医室。
百代文章两夫子;
千秋宗脉一河南。
——佚名撰安徽省黄山市感梓里村程氏宗祠联。
家绍真儒,襟度光风霁月;
才夸人杰,文章瑞日祥云。
——佚名撰程姓宗祠联。全联典指北宋哲学家程颢、程颐兄弟二人事典。
人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众;
谊重重重重重重重重重深。
——佚名撰浙江省平阳县宋埠镇新界村(原叫新街村)程氏祠堂联。
爱物为心,一命于人亦有济;
得民以道,千秋斯统不虚传。
——此联为清代林则徐题江苏省南京程颢祠联。祠祀北宋哲学家程颢。
洛水溯渊源,诚意正心,一代师宗推北宋;
涪江汇薮泽,承先启后,千秋俎豆焕西川。
——此联为北宋哲学家程颐涪州(今四川省涪陵)北岩点易洞联。
自休父得姓以来,与伊川、明道并振家声,一样门楣匹纯正;
从新安迁居到此,于阳羡、宜兴大开祠宇,千秋福祚逮云礽。
——清·俞樾江苏省宜兴市程氏祠堂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