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山姓的由来:山
一、寻根溯祖
1、出自烈(一作列)山氏之后,相传,炎帝为上古时姜姓部族的首领,是少典娶有蟜氏女而生,原居于姜水流域,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。炎帝出生于烈山,故号烈山氏。他的后代有的就用"山"作为
姓氏。
2、周代有山务之官,掌管山林,后代以官为氏。周代掌管山林开发管理的官员叫山师,也有称山虞的。有人世袭山师,子孙便姓山,称为山氏。
3、古代有复姓吐难氏,北魏时改为山氏。
二、郡望堂号
【堂号】 "浑璞堂":晋时山涛,竹林七贤之一。曾在赵国任丞相,入晋后为吏部尚书。他在朝中清廉俭约,刚正无私,选拔人才都是当时俊杰。他曾经谏议"州郡的武备不能減",皇帝称为"天下名言"。王戎称赞他是"浑金(浑好似全的意思,浑金是赤金)璞玉(没有经过雕琢的玉)"。
【郡望】 河南郡:汉高帝时置郡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。 河内郡:楚汉之际置郡。相当今河南省武社陟一带。
四、历史名人
山 涛:晋代吏部尚书。为"竹林七贤"之一。虽居高官荣贵,却贞慎俭约,俸禄薪水,散于邻里,时人谓为"璞玉浑金"。武帝时任尚书之职,凡甄拔人物,各有题目,称"山公启事"。
山 云:明代名将,任都督佥事。
山 康:唐代高僧,十五岁学佛,遍游四方。相传,他云游睦州时,人们曾看见佛从他口中出来,后赐好广道大师。
山氏祠堂对联资料:
山(Shān)氏的姓源久远,至少也有3000年的历史,且来源不一。山氏,是古代烈山氏的后代,望族出于河内,此支山姓奉烈山为得姓始祖。又春秋时楚国有个高官叫叔山冉,他的后代以他名字中的“山”字为姓,世代相传。叔山冉的后代中也有以“冉”为姓的,所以山姓和冉姓,是同一个始祖。此支山姓奉叔山冉为得姓始祖。
习池春暖河南郡;
竹社清风浑璞堂。
——全联典指山姓的郡望和堂号。
青云父子皆良将;
涛涧祖孙尽显官。
——上联典指明代都督佥事山青及其子右都督同知山云,沉毅多智,用兵如神,多次立战功,都是明初有名良将。下联典指晋代吏部尚书山涛,其子山简为官至尚书左射,其孙山遐为车阳太守。
甄拔贤才凭启事;
优游喜宴醉家池。
——上联典指晋代吏部尚书山涛,他任职时,凡甄拔人才,各有题目,称“山公启事”。下联典指山涛之子山季伦。历官尚书左仆射、征南将军等。每游习家园时,在池上置酒,往往喝得大醉,命名为“高阳池”。
附:
广道大师传名远;
竹林七贤享誉高。
——佚名撰山姓宗祠联。上联典指唐代高僧山康。下联典指晋代吏部尚书山涛。
宏宫崇轩,铭留八字;
浑金璞玉,品重七贤。
——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联。上联典指唐代人山玄卿,曾为新宫作铭:“新宫宏宏,崇轩巘巘。”下联典指西晋河内怀县人山涛。王戎曾说他“璞玉浑金,人莫知其器。”
竹社清风,仰冰壶于京洛;
习池春暖,迎玉树于高阳。
——佚名撰山姓宗祠联。上联典指亚代吏部尚书山涛。下联典指山涛幼子山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