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秋姓的由来:秋
一、寻根溯祖
1、起源于上古,相传为黄帝后裔少昊的后代。少昊为帝喾之子,黄帝裔玄孙。少昊后裔至春秋时,有鲁国大夫仲孙湫,其裔孙有个叫胡的,世称湫胡,在陈国当卿士,其支庶子孙以祖父之字去水为秋姓,称为秋氏。
2、以职官为姓,源于西周。西周时置司寇,当时称为秋官,后代便以官名为姓,称秋氏。
二、郡望堂号
【堂号】 "鉴湖堂":清末革命先烈秋瑾,号鉴湖女侠。与徐锡麟相约起义,事泄牺牲。称当代女杰。
【郡望】 秋氏望出天水。 天水郡:西汉初置郡。相当今甘肃省天水、陇西以东地区。
三、历史名人
秋 瑾:清末女革命家、诗人。通经史,工诗词,善骑射击剑。1904年,离夫别子,东渡日本留学。次年,参加同盟会,任评议员、浙江分会主盟人。提倡男女平等,宣传妇女解放,鼓吹民主革命。后回绍兴在大通学堂女学任教,与徐锡麟组织光复军,准备起事。但事泄,徐锡麟在安庆发难,失败。清政府兵围大学堂。她率少数师生武装抵抗,失败被捕,英勇就义,年仅32岁。其《鹧鸪天。夜夜龙泉壁上鸣》为"祖国沉沦感不禁,闲来海外觅知音。金瓯已缺总须补,为国牺牲敢惜身!嗟险阻,叹飘零,关山万里作雄行。休言女子非英物,夜夜龙泉壁上鸣。"
秋 胡:春秋时鲁国人。他娶妻五日后就去陈国作官,五年才回来。到家之前,见到路旁有一个妇人在采桑,秋胡上前赠与金饰,妇人不顾而去。到家后,秋胡将金子奉给母亲。等他妻子到时,才发现就是采桑的那个妇人。其妻忍无可忍,数以不孝不义之罪,东走投河而死。
秋氏祠堂对联资料:
秋(Qiū)姓出自姬姓,起源于上古,为黄帝后裔少昊的后代,以祖字为氏。少昊后裔至春秋时,有鲁国大夫仲孙湫,其裔孙有个叫胡的,世称湫胡,在陈国当卿士,其支庶子孙以祖父之字去水为秋姓,称为秋氏。
火焰明晖铺锦绣;
禾苗茁壮兆丰年。
——此联为以鹤顶格典嵌秋姓“秋”字的析字联。
天水郡千支挺秀;
鉴湖堂百代流芳。
——全联典指秋姓的郡望和堂号。
典史官才行卓著;
采桑妇操守忠贞。
——上联典指明·秋英。洪武中任典史,才行卓著。下联典指春秋·秋胡。娶妻五日,离家仕陈,五年始归,途遇美妇采桑,秋胡调戏之,妇弃其金而去。胡至家见其妻乃采桑妇,妻责胡而投河死。
女侠丹忱行革命;
英雄碧血洒轩亭。
——全联典指清末女革命家、诗人秋瑾,号鉴湖女侠。1906年在上海办《中国女报》,提倡男女平等,宣传妇女解放,鼓吹民主革命。因举事失败被捕,英勇就义。灵墓在杭州西湖畔。有《秋瑾集》。
附:
头颇肯使闲中老?
祖国甘宁劫后灰?
——此联为清末女革命家、诗人秋瑾《柬某君》诗句联。
姓氏皆香,剑花飞上天去;
龙鸾一啸,诗草还让君传。
——此联为浙江省杭州市秋瑾祠联。
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;
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。
——1907年,秋瑾被捕就义,辛亥革命成功以後孙中山为她题於风雨亭。
秋胡轻薄戏妻,节烈凛告;
逢庆严厉驭吏,门禁肃然。
——佚名撰秋姓宗祠联。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名人秋胡有戏妻事典。下联典指明代官吏秋逢庆事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