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仇姓的由来:仇
一、来源有三
1、出自九吾氏。夏代时,九吾氏为诸侯,商代立国号九,商末,纣王杀九侯。其族人避居各地,不少人加入人字为仇姓。
2、为春秋时宋国大夫仇牧之后。仇牧为在蒙泽(在今河南商丘东北)被杀的宋缗公报仇而讨伐宋万。宋万在自家宅门外与仇牧展开一场恶斗,仇牧被宋万摔死。仇牧的后代便以他的名字仇为姓,称仇氏。
3、出自侯姓。后魏时有中山人侯洛齐,本为侯姓,后为仇氏养子,故改仇姓。太武帝时,他以平凉州功高,拜为内都大官,其后渐成望族,成为中原仇姓一支。
二、郡望堂号
【堂号】: "方正堂"、"德化堂":东汉仇览为蒲亭长,用德来感化人。亭民陈元的母亲告儿子不孝,仇览亲自跑到陈家教育陈元,终使陈元变成孝子。朝廷征仇览做方正。
【郡望】:《郡望百家姓》与《
姓氏考略》都有记载:仇氏望出南阳郡,战国时秦置郡。在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。
三、历史名人
仇台:东汉人,笃于仁信。人多归附,居于东海之滨,以"百家济海"之故,建国号百济,遂为百济国王,一度为东邑强国。
仇英:明代画家,字实父,号十洲,太仓人。以卖画为生,知名一时,为"明四家"之一。
仇览:东汉名士,兄弟三人皆有文史才。
仇博:宋代名人,字彦文,新安人。质敏博学,年十三岁作《至乐堂记》,苏东坡赞其"后生可畏"。
仇养蒙:明代孝子,富平人。万历间岁歉,以粟奉亲,与妻糟糠。年八十,犹指亲墓洒泣如孺子。
仇时济:明代宿州吏目,长治人。五世同居,欢染无间。尝与弟时茂作《仇家范》,以为世守。
仇远:元代儒学教授,字仁近,钱塘人。工诗文,有《金渊集》等,与白斑齐名。
仇氏祠堂对联资料:
仇(Qiú)姓是3000年前宋国大夫仇牧的后裔。仇牧是我国忠义传统的最佳楷模。仇牧是春秋时期宋泯公的大夫,后来宋万要杀泯公,他急忙前往救主,可惜已迟,在宫门正遇宋万,创新手持长剑,口出叱声,扑杀那个弑君的国贼,可惜寡不敌众,终遭杀害。故仇氏后人奉仇牧为仇姓的始祖。
系承宋国;
望出南阳。
——全联典指仇姓的源流和郡望。
文风遗范南阳郡;
忠孝传家至乐堂。
——全联典指仇姓的郡望和堂号。
东海笃仁,王称百济;
十洲卖画,名韶一时。
——上联典指东汉时有仇如,笃于仁信,人多归附,居于东海之滨,以“百家济海”之故,建国号百济,遂为百济国王,一度为东夷强国。下联典指明代画家仇英,号十洲,太仓人。以卖画为生,知为“明四家”之一。
少年博学,后生可畏;
耆老孝亲,世代皆夸。
——上联典指宋代名人仇博,新安人。质敏博学,年十三岁作《至乐堂记》,苏东坡赞其“后生可畏”。下联典指明代孝子仇养蒙。万历间遇岁歉,以粟奉亲,与妻食糟糠。年八十,犹诣亲墓洒泣如孺子。
附:
勋分茅土;
义阐经籍。
——佚名撰仇姓宗祠联。上联典指明·仇成。下联典指隋·仇璋。
诗工失马;
望重栖楼。
——佚名撰仇姓宗祠联。上联典指宋代新安人仇博。下联典指东汉考城人仇览。
风丝龙竹繁华意;
故苑烟花客自看。
——此联为元代溧阳州儒学家教授仇远诗句联。有《金渊集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