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姓的含义:基本解释:和hé相安,谐调:和美。和睦。和谐。和声。和合(a.和谐;b.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)。和衷共济。平静:温和。祥和。和平。和气。和悦。和煦。惠风和畅。平息争端:讲和。和约。和议。和亲。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:二加二的和是四。连带:和盘托出(完全说出来)。和衣而卧。连词,跟,同:我和老师打球。介词,向,对:我和老师请教。……【
点击查看详细解释】
和姓的由来:和
起源古老,传说远古时期,帝尧时有掌管天文立法的官吏和仲,和叔。
在农业社会里,四季气候是很重要的,因此“和”是很重要的官职,地位很高,家族也很昌盛,他们的后代遂以其官职中的“和”为姓。因此“和”姓是以官名为姓的。
春秋楚国卞和发现了和氏璧,于是卞和的后代都以次为荣,于是都以“和”为姓。
拒魏书官氏记载,在南北朝时期,北魏鲜卑族的贵族素和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,定居洛阳。也改姓“和”,和姓后来在代郡发展成望族,世称代郡望。
通志氏族略:羲和,尧时掌天地之官:和仲和叔因此为氏;晋有和徂父,汉有和武;又后魏有和素氏,改为和氏,五代有和凝。
和氏祠堂对联资料:
和(He)姓以官职为姓。源自祝融氏重黎的后代。传说尧有四大诸侯,分别主管东南西北四方,史书称为四岳。东岳名叫羲仲;南岳名叫羲叔;西岳名叫和仲;北岳名叫和叔。唐尧时,重黎原后人羲和为掌管天地四时的官。其后人以祖上职官为荣,即以首任此官的祖先羲和的名字命姓,遂成和氏。
系承仲叔;
望出汝南。
——全联典出和姓的源流和郡望。
官掌秋冬二帝;
乐司律吕八音。
——上联典指尧时和仲、和叔二人。和仲掌秋天之政,和叔掌冬天之政。下联典指宋代太常博士和岘,善音乐,他以补律准较洛阳司天台影表石尺制律吕,于是八音始和畅。
旗人使卫,纪略三州大事;
承旨写生,巧描二帝真容。
——上联典指清代乾隆进士和映,蒙古镶黄旗人。原名和宁。奉使卫藏及西域,前后凡十二年。著有《三州纪略)等书。下联典指元代画家和礼,蒙古人。至元时,仕为承旨(官名),善写真,尝奉召写太祖御容及太宗御容。见《元史祭祀志》。
红叶华章,凝集短歌艳曲;
存斋琴谱,清书太古遗音。
——上联典指后周太子太傅和凝,历仕晋汉,官至左仆射,太子太傅,封鲁国公。继为后晋宰相。长于短歌艳曲,有“曲子相公”之称。有集《红叶稿》等。下联典指清代内阁侍读学士和素,有《琴谱合璧》十八卷。
附:
岭南无珍货;
汝西有栋梁。
——佚名撰和姓宗祠联。上联典指宋代指挥使和斌。下联典指晋代中书令和峤。
挺秀干霄,隐具栋梁大用;
开门撤棘,毫无关节潜通。
——佚名撰和姓宗祠联。上联典指晋代中书令和峤。下联典指后周太子太傅和凝。